京劇是在北京形成的戲曲劇種之一,至今已有200年的歷史。它是在徽戲和漢戲的基礎上,吸收了昆曲、秦腔等一些戲曲劇的優點和特長逐漸演變而形成的。
公元1790年(清乾隆55年),徽戲開始進京。最早進京的徽戲班是享有盛名的安徽“三慶班”,隨后又有“四喜”、“和春”、“春臺”諸班,史稱“四大徽班”。四大徽班和以后陸續進京的徽班,以其優美動聽的唱腔和卓越的表演受到觀眾的歡迎。
十九世紀初年(清嘉慶、道光年間),湖北漢戲藝人李六、王洪貴等進京,并參加到徽班中演出。漢戲所唱的聲腔除了二黃之外,還有西皮。西皮是源于甘肅、陜西一帶的秦腔流傳到湖北襄陽地區后,與當地民間曲調結合演變而成的?;?、漢藝人的合作,二黃和西皮的合演相互影響,為京劇的形成奠定了基礎。
摘自《你應該知道的2000個萬事由來》